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如“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直接测定反应的温度。但是怎样测定?是不是直接在烧杯中或者是在试管中进行?需不需要搅拌?这就需要同学们进行发散性思维,考虑到影响反应温度变化的因素,外部环境以及搅拌时与器壁磨擦生热等因素。考虑全面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f2、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尤其是研究物质性质的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做到能分组实验的一定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示范一次,让学生上前自己操作,老师加以指导,其余学生注意观察,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认知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并且从实验中获得新知。在此基础上,不断鼓励学生优化实验步骤,改进实验装置,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例如“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可以改成演示实验。1作为演示实验可能有以下问题:(1)钠预先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氧化物,可能影响钠在氯气中燃烧;(2)预先收集的氯气在课堂演示时可能不够;(3)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污染。2针对这些问题,对装置进行改进,如图所示。3实验步骤:(1)取黄豆大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玻璃管中,按图安装好,(2)慢慢滴入浓盐酸,;立即剧烈反应产生氯气;(3)先排气至管内有足够氯气时,加热钠,钠熔化并燃烧。4实验现象:那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且有白烟,反应停止后,管壁上可观察到附着的白色固体。5改进优点:(1)整个实验过程中氯气保持一定浓度和纯度,避免发生副反应;(2)安全可靠,污染少。对于其他的教学,采取“预习讲解练习小结”的模式,即:提出主要问题,1015分钟进行针对性预习,10分钟讲解重点难点问题,10分钟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5分钟进行小结,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达到当堂解决问题,不留疑点。3、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和利用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现实而又广泛的空间和发展前景。信息呈现形式新颖、包容信息更为宽泛、信息传递更加迅速、模拟过程非常逼真、场景切换灵活快捷等等。尤其是微观方面的研究,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借助于现代技术,可以进行逼真的模拟演示。如水的组成、元素、分子的构成、原子的结构等微观范畴的系列概念教学时,可借助实验演示、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