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反思
改革”文学为主要代表的现实主义创作潮流中,一股新的小说创作潮流正在慢慢的酝酿,这股新的文
学潮流虽在作家构成、作品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差异颇大,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返回”
的意向,其中包括:张承志等知青作家作品中表现出的“返回青春”的意向,贾平凹等农裔城籍作家
在《商州三录》等作品中表现出的“返回乡土”的意向,汪曾祺等非主流作家作品中表现出的“返回
传统”的意向等。而这些在“返回”意识作用下创作出的小说,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在八十
年代中后期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寻根文学。
第二步(30分钟)讲授新的课程内容:1、寻根概念的产生:新的创作潮流的出现,很快引起一些作家、评论家的关注,并于1984年冬聚会杭州,集中地探讨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提出了“文化寻根”或“文学寻根”的主张。从1985年上半年起,一批志同道合的作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堪称“寻根”宣言的文章,以表达他们的观点。
f其中以韩少功的《文学的“根”》最具代表性。他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而我们的责任就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这些文章把当时思想文化界和学术界的“文化热”引入了文学界,在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中得到广泛的回应。
2、寻根文学的主要特点:是“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其主要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3、寻根内部对“文学之根”的不同理解:(1)肯定态度:阿城《棋王》,邓友梅《烟壶》、《那五》等。《棋王》写了一个“吃”和“下棋”,亦即物质与精神的最低层次需求度过了许多动乱的年代。……作品流露了这样的暗示: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2)否定态度: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小鲍庄》等。韩少功《爸爸爸》中所寻出的却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深植的一个丑陋不堪的“老根”:丙崽。丙崽是一个白痴,却被全村人奉若神明。作者在这里批判了我们这个民族常常将自身的命运交付给某种荒诞而抽象的异己物,进而导致了整个民族行为常常陷入一种无理性的盲动之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