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鸿茅药酒败给了这个该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8年04月20日鸿茅药酒能凭着“地方保护”消掉谭秦东们给的差评,却没法消掉自身的广告违法纪录,也很难都堵住所有自媒体的嘴。神药虽寿,犹有竟时。或许是时候送上一首《凉凉》给鸿茅药酒了。抽刀断水水更流,欲消掉负面舆情结果激起更多负面舆情,这就是鸿茅药酒的现实境遇:“医生吐槽鸿茅药酒被跨省追捕”,在曝出前,原本是跟“别有用心”的抹黑者打的一场胜仗;可曝光后,自己却被推上和万千网友PK的擂台,结局自然也可以预见彻底完败。引燃舆论引线的这起鸿茅药酒案,最新进展是,公安部已启动执法监督程序、责成内蒙古公安机关开展核查,内蒙古检方通报“目前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被拘3个月的涉事医生谭秦东则已被取保候审。
f▲取保候审后的谭秦东虽然取保候审跟释放是两码事,可该案无疑已迎来些许转圜之机。而该案越是有转机,鸿茅药酒方面的舆情处境就会越糟糕,跟“犯我鸿茅药酒者,虽远必抓”的跋扈形象也就越难切割。若最后确认谭秦东未构成“损害商誉罪”,那鸿茅药酒方面估计非但甩不掉“罗织罪名”这口锅,还会被这口锅里熬的口水浆糊给压得喘不过气。鸿茅药酒迎来“违法成瘾的报复期”
f乍看起来,鸿茅药酒深陷的舆情危机,是因这起案件而起:公众在抨击“警权滥用”时,显然不会避开对“为谁而滥用”的追问,所以怒火难免延烧到涉事企业身上。复盘此事的来龙去脉,最早舆论聚焦的问题,是办案疑似失公:上周五,媒体刚曝出这起事件后,就在医学圈引发轩然大波,其影响面继而扩至法学界和普通网民。此事中的许多疑点也被迅速提炼了出来,包括那篇惹事的网帖,“毒药”二字虽不妥,但内容主要是医学分析和健康科普,材料多来自公开报道和处罚通告;文章发布在仅5个粉丝的账号上,阅读量只有2241次等。这都能引来刑拘之祸,难免让人在“角色代入”的基础上,衍生出惊弓之鸟般的惶惑来。
▲取保候审后的谭秦东与其代理律师
f此后,质疑“民事纠纷刑事化”“跨省追捕大题小做”的媒体评论,又用一把火将这锅温水烧至滚烫,顺带还扒出《健康时报》去年8月的报道:“过去近十年,鸿茅药酒违法次数达2630次,但却屡犯屡过,前脚刚因违规被通报,后脚就又拿到了当地食药监部门的广告批文自2011年起,鸿茅药酒已于近7年间取得1167个‘蒙’字开头的药品广告批准文号。”之后有医疗自媒体打出“药企违法2630次安然无恙,医生发1篇科普文却被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