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追捕”的刺激性标题。这又成了新传播点,舆论将枪口调转到“选择性严治”上。对企业违法大开绿灯,对个人吐槽上纲上线,执法办案分寸厚此薄彼之下的鲜明对比,让人觉得这是不敢啃“硬骨头”只敢捏“软柿子”,这是看人下菜碟而不是“一碗水端平”,于是激愤之声就更多了。“鸿茅药酒‘酒(
e
g)劲(lia
g)’怎么就这么大”,因此成了很多人的心头之惑。到了4月16日下午,中国医师协会发声明介入,对谭秦东做了声援式表态;16日晚上,新挂牌的国家药监局发声,责成鸿茅药酒回应质疑;再到周二(4月17日),公安部、最高检等发声介入,变更强制措施。
f在此期间,鸿茅药酒不问适用症就宣扬“每天喝两口”的劣迹,董事长鲍洪升的营销术,还有鸿茅药酒的发家史等,都被各类自媒体和网友扒了个底朝天。而鲍洪升前几天刚获得2017年内蒙古年度经济人物,也成了不合时宜的“群嘲梗”。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突发舆情事件将鸿茅药酒推到了舆论沼泽。但事实上,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鸿茅药酒“劣迹”太多了,一扒一大堆,特别是已然破了吉尼斯纪录的广告违法次数,就是个巨大的火药桶,而谭秦东的被抓,只是歪打正着地充当了引爆炸药的火星。鸿茅药酒的声誉危机,本质上就是“多因一果”的那个“果”,谭秦东被抓是直接原因,自身问题太多、把柄一堆,才是更深层的原因。没缝的蛋谁都叮不了,偏巧你不仅有很多缝,还是个臭鸡蛋,能不被叮爆吗?
f俗话说: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舆论场里有果报律,鸿茅药酒当年的“违法成瘾”,都被食药监部门通报、媒体报道等“存档”,变成了网上的数据,随时可查,这必然迎来舆论“清算”。而现在,报复期就到了。遇上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神药”们的不幸没准这会儿,鸿茅药酒董事长鲍洪升挺感慨:人心不古,世风不瞎。若把时间倒推十几年,这点事激起的回响,大概就是天空飘来的那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
▲鸿茅药酒董事长鲍洪升这两天,网上流传的那篇《神药推手》,就讲到了含鲍洪升在内的几位“蒙派”神药推手们的发家史:
f就像莆田医院垄断了全国的民营医院一样,以吴炳新、乌力吉为头狼的“蒙派”神药推手,从那条完整的药品保健品营销产业链赚得满嘴流油。他们推出了众多爆款神药,宣传渠道从发报纸到刷墙,到进社区宣讲,再到后来攻陷无数三四线城市电视屏幕。据说1995年到2000年,“蒙派”每年都会产生几个亿万富翁。有“蒙派”早期领袖统计过,全国85的医药保健品从业人员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