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β内酰胺类不同,它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从而显示出它对不动杆菌的独特杀菌作用57。同时它可以抑制细菌产生的多种β内酰胺酶(TEM1、TEM2、SHV1等)和多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以此应对多种水解酶耐药。不动杆菌耐药变迁的重要意义在于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将意味着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不仅如此,随着泛耐药菌的出现,将有可能把我们真正推向无药可治的地步。不仅理论如此,自1996年起一系列的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含舒巴坦的制剂对MDRAb(尤其是对CRAb)的治疗作用。无论是对伤口、呼吸道、泌尿系感染8,还是严重的菌血症9、脑膜炎10,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总体治愈率80,而且使用舒巴坦单药和复方制剂间无差异,从而确立了舒巴坦在治疗该菌中的关键作用。目前推荐对MDRAb可经验选用舒巴坦复方制剂。尤其是在重症患者及该菌株高发区域,经验性选择氨苄西林舒巴坦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11。PDRAb的治疗1.老药新用,新药研发上述针对MDRAb的治疗,关键之处在于还存在体外敏感的药物,但对于PDRAb,我们应如何治疗呢?目前有益的探索主要是针对耐药机制中的低通透性及泵出机制。相关的研究一方面选择传统的多粘菌素EColisti
及米诺环素类,因其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膜,有强的药物通透性,可产生慢效杀菌作用另一方面是新近研发的新型四环素类,替加环素(tigecycli
e),因其可以克服所有的泵出机制,故在抗生素摄入减少引起的耐药中效果显著1214。相关研究似乎给我们带来了一线希望,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应用粘菌素类副作用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在肾功能正常者为27,在原有肾功能不全
f者中发生率为5812,限制了临床使用。不仅如此,它对于肺炎的显效率明显低于泌尿系、血行性感染(25vs80),而肺炎又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可见该药无论就疗效还是副作用都不甚满意。四环素类及其衍生物尽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3,但研究样本量小,需要进一步证实替加环素这一新药似乎最有潜力14,但同样因样本量小、尚未上市,而限制了其应用,但是,随着应用的广泛,势必将再度面临耐药的产生。所以对于泛耐药菌株,我们一方面需继续积累多西环素类及替加环素的使用经验,同时更迫切的是借助于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理解,从现有的药物中选择合理的联合用药及恰当的给药剂量,从中寻找突破点。2.PDRAb的治疗探索随着对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认为产生各种水解酶是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