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劳动业绩③在劳动保护法领域体现为“劳动条件平等”。A劳动条件应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来决定。B针对特定的劳动者群体,其劳动条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规定,对妇女及未成年劳动者应规定特殊的劳动保护措施。(2)劳动自由原则。①在劳动合同法领域体现为“契约自由”。A劳动者的缔约自由B劳动者的辞职自由②在集体合同法领域体现为“结社自由”和“团体自治”。③在劳动保护法领域体现为“禁止强迫劳动”。(3)倾斜保护原则。内容:A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倾斜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B在劳动者和特殊劳动者之间,倾斜保护特殊劳动者的权益。①在劳动合同法领域体现为“解雇保护”。(对用人单位单方限制解除权)②在劳动基准法领域体现为“基准法定”。(劳动基准法定是指国家对工资、工时以及休息休假等劳动条件的基准以法律形式予以强制规定)③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体现为对于“劳动者的救济保障”。(一是劳动争议仲裁免费制度;二是举证责任倒置【用人单位提供证据】;三是有限的一裁终局)
第三章1什么是劳动法律关系?P51含义: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劳动关系参加者(劳动者、工会团体、用人单位及其团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哪些联系和区别P52联系: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客观依据
2劳动法律关系对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区别:(1)前提条件不同。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为前提,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以调整这一关系的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2)内容不同。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作用为内容,劳动法律关系则以当事人之前特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3)性质不同。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物质社会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是一种意志社会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2
f3什么是劳动者?P59含义:狭义上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并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公民。其界定标准具有从属性。
4界定劳动者身份的“从属性”标准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60主要包括人格从属性和经济从属性。(1)人格从属性:指劳动者必须被纳入用人单位组织体系中,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名成员,在用人单位的指挥、命令、管理下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拥有广泛的指示权。即将劳动者个人置于雇主的控制范围内,并能支配劳动者人身、人格。其中组织从属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