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第一章1.劳动法含义P12:含义: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三权”含义P25:含义:宪法中的劳动权包括个体劳动权和集体劳动权。其中,集体劳动权主要是劳动者团体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团结权、团体协商权以及争议权,这三项权利被称为“劳动三权”
3.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含义P1112:(1)劳动是人们之间有意识有一定目的的肉体的或精神的操作。(2)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人身从属性。即劳动者的“受雇性”。(3)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契约性。劳动关系的建立是当事人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4)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职业性。劳动法中的劳动强调劳动的长期性、持续性和稳定性。(5)劳动法中的劳动具有有偿性。劳动法中的劳动实际上在劳动力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基础上,实现劳动者劳动力使用权与雇主劳动报酬所有权的换取。
4.简述“劳动关系”的特点P13(1)劳动关系的主体特定,必须一方是用人单位,一方是劳动者(2)劳动关系是人身性与财产性的兼容。
A劳动关系在形式上是劳动力的使用权与雇主的劳动报酬所有权的交换,在形式上是一种商品买卖,具有财产属性;
B同时,劳动力的存在于劳动者的人身不可分离,劳动力所有权交换过程以及交换的目的具有人身保障性。(3)从属性与平等性的兼容。
A平等性表现为劳动力使用权与劳动报酬的等价交换,以及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形式具有契约性,缔约双方地位平等;
B从属性包含人格从属性与经济从属性。(4)对抗性与非对抗性兼容。
A对抗性利润最大化与收入最大化;B非对抗性企业发展与劳动者谋生谋利。(5)是劳动所有权与劳动力使用权相分离的。A所有权是劳动者的;B使用权是雇主的。
6.劳动法产生的标志: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和道德法》开创了现代劳动法立法先河。
7劳动权正式成为宪法基本权: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1
f5.论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P16(1)劳动权平等原则。①在就业促进法领域体现为“平等就业”。A国家营造公平就业的制度环境B国家制定实施积极政策促进就业,完善就业服务和管理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积极的就业援助和扶持C用人单位提供平等的就业服务和公平的就业条件②在劳动基准法领域体现为“待遇均等”,即同工同酬。同工同酬含义A劳动者劳动报酬应与其劳动给付相当。
B给付相同劳动的劳动者之间应享有相等待遇。我国同工同酬条件:A相同工作B等量劳动C相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