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里出帐外且散愁情立刻就会想象到荒漠的古战场,悲凉的秋夜,虞美人独步月下忧郁、惆怅的心情,以及那种诗情画意的意境。而在《王春娥》这出戏里,梅先生又创作了另外一种风格的南梆子,用以表现欢乐惊讶的气氛。王春娥已经死去了十三年的丈夫,突然间活着回来了,又惊又喜。梅先生在这里安排的南梆子用了几个高音和比较花哨的腔,把剧情一下子推向高潮。从这三出戏里可以看出,同是南梆子,但三者的效果却完全不同。
在梅先生设计的新腔里,一、二、三、四本《太真外传》的创造特别丰富,其中以头本出浴的反四平调最有代表性。听宫娥在殿上一声启请,我只得解罗带且换衣巾这一段,无论在节奏上,在吐字行腔上,还是在高低繁简上,变化更多,给人以无限美感的音乐享受,恰当地表现了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优美境界。这一时期梅先生的唱腔是由简入繁。梅先生创造的曲调很多,不能一一介绍。
梅派唱腔:中期为什么任何一种曲调和唱腔,只要经梅先生唱出来,立刻就风靡一时,群起效仿为什么梅先生所创造出来的东西那样受欢迎呢这是
第4页共7页
f因为:首先,梅先生遵循他自己所发现的艺术革新的规律,既尊重传统,又尊重前辈的艺术成果和劳动,吸取前辈的艺术精华来充实自己,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其次,梅先生很尊重群众欣赏习惯,能适应观众的需要。由于梅先生正确地认识了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而不是凭空臆造,闭门造车,所以他设计出来的新腔,既新颖而又不脱离京剧风格,很快地就为广大的观众所接受。
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唱腔的发展,梅先生在唱法上也进入了刚柔相济的新境界。这个时期梅先生的嗓音更趋于圆润,更富于水音。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发音才能,把原来在语言上发音类型不同的字,通过艺术加工,高度统一起来。无论是张口音还是闭口音都唱得同样响亮、圆润,听起来真可谓低音如珠走玉盘,高音可响遏行云。
比如,梅先生中年的成名作之一《生死恨》里夜纺段二黄,他唱得缠绵悱恻,是有口皆碑的。这段二黄唱腔,由导板、摇板、回龙、慢板、原板组成,布局别具一格,结构与一般戏的唱腔截然不同,而听起来又是那么熟悉入耳。唱腔的高、低音安排得非常恰当,哀婉的地方如泣如诉,猿声鹤唳高亢的地方声如裂帛,慷慨激昂。这段唱是江洋辙。梅先生的开口音、闭口音唱得都很响膛。初更鼓响的响字和有谁知的有字,梅先生唱得几乎是同样的圆润清脆。这就是由于梅先生把咬字与行腔科学地结合起来的缘故。梅先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