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量,使听众听了感觉到既是亲切的语言,又是优美的歌唱。欧阳予倩老师说梅先生是美的创造者。我觉得听梅先生的唱腔和念白,就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我认为,学习一个流派必须得其全貌。就是说,应该从它的早期开始,加以分析研究,逐步研究他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够正确地继承。研究唱也是这样。
下面我想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来谈一谈梅先生的唱。
第2页共7页
f梅派唱腔:早期梅先生早期的唱法是以继承为主的。我们假如欣赏一下梅先生早年演唱的传统剧目《祭江》,就可以发现梅先生是怎样地尊重传统,接受传统,打好基础,从而在艺术道路上循序渐进的。梅先生演唱的《祭江》,行腔吐字很接近陈德霖的唱法,刚多于柔。《祭江》里的一段二黄慢板,唱词是:想当年截江事心中悔恨,背夫君撇姣儿两地里离分,闻听得白帝城皇叔丧命,到江边去祭奠好不伤情。其中心中的心字,悔恨的恨字,夫君的君字,两地离分的分字,唱得简洁而有力,真象金石一样的结实。这一段字字铿锵,行腔工整,完全会乎青衣传统的规矩,和陈德霖先生的唱法是很相近的。这段唱,可以代表梅先生早期的唱以刚为主的特点。梅先生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着重地继承传统呢梅先生自己说过:艺术的创造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演员如果眼界不广,没有消化若干传统的艺术成果,自己就不可能具备很好的表现手段,也就等于凭空创造。这不但是艺术进步过程中的阻碍,而且是危险的。到了中期,梅先生的唱腔就由简而繁了。而且为了适应唱腔的发展,在唱法上也进入了刚柔相济的新境界。这就不能不谈到梅先生创造的许多新戏。梅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就学习了昆曲,并对绘画、舞蹈等等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作了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他创造了《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麻姑献寿》、《太真外传》等新戏。为了适应新戏的需要,梅先生首先不断地发展和丰富京剧曲调。例如在《嫦娥奔月》里,梅先生为了表现嫦娥在酒后感到独居广寒宫的寂寞,向往人间的幸福,首创了最富于抒情性的南
第3页共7页
f梆子。南梆子原是从梆子里移植过来的,经过梅先生唱出来以后,就完全京戏化了,现在则已成为京剧的传统的曲调了。
在早期的南梆子里,我们可以听出梅先生采取了一些小生腔调,唱腔方面直线多于曲线,刚多于柔。梅先生不但创造了南梆子这一京剧的曲调,而且在运用上也非常灵活。象在《霸王别姬》这出戏里,他又用南梆子表现了一种苍凉的情绪。我们一听到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