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梅派唱腔的特点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一生所进行的创造,丰富和提高了祖国的戏曲艺术,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小编来为您解析一下梅派唱腔的特点。
梅先生的一生是以艺术为武器,为人民生活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一生。梅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和他的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分不开的。梅先生既尊重传统又勇于革新,在京剧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创造。在京剧艺术领域里,梅先生不保守,不拘泥一格。
他的老师有吴菱仙、乔蕙兰、茹来卿、路三宝、陈德霖、王瑶卿、钱金福、李寿山、丁兰荪、谢宝等许多前辈名演员。实际上,他的老师远不止这些,象和他同台演出过的谭鑫培、杨小楼的表演艺术,他都非常热爱同时,他还向其他剧种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象鼓界大王刘宝全先生就是他的师友之一。
梅先生不但精通青衣、花旦、刀马旦、闺门旦这些旦行的表演艺术,还掌握了老生、小生、武生和其他行当的艺术技巧,在表演艺术上融合了诸位大师的优点。因此,在梅先生身上,文武昆乱,唱工、做工是兼收并蓄的。对于他的艺术决不是简单地模仿所能学会的。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学习任务。
梅先生的唱,是以大方自然为主,平易近人。听起来好象很平常,但内容却非常丰富,而且安排得十分巧妙。平稳之中蕴藏着深厚的功力简洁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这些特点如果只从表面上去理解,
第1页共7页
f去学习,是很难学到的。想学到家,非下苦功不可。梅先生的唱,早年是宗时小福一派,同时吸取了陈德霖老先生的
唱法,也就是京戏青衣里老的唱法。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常发细高的声音,唱腔直线多于曲线,比较动听。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发音所包含的感情不够复杂多样。后来梅先生又接受了王瑶卿先生的启发,力求字音的清楚,在出字、收音方面下了工夫,突破了原有的唱法。他兼演昆曲以后,变化就更大了。
梅先生说过,一个演员如果没有健全的嗓子,当然不能够吸引观众有了好的嗓子,而不能掌握音堂相聚的方法,嗓子的优点就发挥不出来。所谓音堂相聚,就是唱的时候,高音、中音、低音衔接得没有痕迹,每一个起共鸣作用的器官部位都能发挥它的效能。梅先生不仅有一条好嗓子,同时还掌握了发音的正确方法。所以,几十年来,广大观众都爱听他的唱。他是真正达到了字音清楚、唱腔纯正的地步。他所创造的新腔很多,都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听了使人荡气回肠,心情舒畅。他的念白,也同样是使用歌唱的发音方法,发出足够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