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Ve
tricularpremature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
tricularextrasystole)、室性过早收缩(ve
tircularprematureco
tractio
,VPC)等,然而,室性早搏一词则是广为通用的术语。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过早发生的单个或成对、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早搏。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早搏;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者,为分支性室性早搏。
根据起源部位不同而分类:(1)、室间隔早搏(2)、右室肌性早搏:右室流出道早搏,右室心尖部早搏等。(3)、右束支性早搏(4)、左束支性早搏(5)、左前分支性早搏(6)、左后分支性阻搏(7)、左室肌性早搏(8)、心室前壁早搏
(9)、心室后壁早搏(见表1)
IAVL右室上部下部右束支左室左束支主干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前壁后壁侧壁室间隔↑↑↑↓
IIIIIAVF↑↓↑↑↓↑
V1↓↓↓↑↑↑↓↑↑
V5↑↑↑↑↑↑↓↑↓
心电图类似RBBB类似LBBBLBBBRBBBRBBBLPHRBBBLAH
类似窦性
f(五)临床意义
在各种类型的室性早搏中,以右室流出道早搏最多见(占3385)。此型室性早搏在各年龄组中均有发生。
现将发自心室不同部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一、室间隔早搏
早搏起自室间隔上、中、下部,位置越高QRS形态越接近室上性QRS波群。(一)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窦性节律、房性节律或交界性节律下传QRST波形、振幅及时间均正常,而伴发的早搏形状与室上性QRST波形大同小异,QRS时间小于110ms。2、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如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等),并发的室性早搏波形反呈“正常化”。
(二)发生机制
发源于室间隔的早搏激动通过一小段普通心室肌之后,就可迅速到达左右束支,引起两侧心室几乎同步除极。整个心室除极程序和时间与窦性激动在室内的传导情况大致相同,故室间隔早搏畸形不明显。若基本心律呈现束支传导阻滞或伴预激综合征时,下传的QRST波形宽大畸形;而发自室间隔的早搏可迅速引起左、右束支几乎同步除极,而产生波形“正常化”的室性早搏。
(三)心电图诊断
目前心电图学专著中制定的室性早搏诊断标准,不适合于室间隔早搏的诊断。主要诊断依据:①基本心律室内传导正常时,室性早搏波形与同导联室上型QRST波形基本相同。②基本心律有室内传导异常时,下传QRS宽大畸形,而室性早搏波形接近正常。③过早发生的QRS之前无相关的心房波。
f(四)鉴别诊断
室间隔早搏与交界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