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一、教学任务分析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工作是要确定学生在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一节内容时所必须具备的从属技能。从智力技能来看,运用层级分析法可以确定,本节的从属技能是“实验的几个环节”,即“实验操作”、“仪器使用”、“观察记录”等几个重要环节。对于技能,运用程序分析法,可确定为正确选择刻度尺和量筒,并能正确操作,正确读数。本节教学内容位于小学刚毕业,初中学习生活刚开始,通过前四节内容的学习,尤其是学习了《实验和观察》一节后,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科学》的最基本学习方法是实验和观察,但技能还很不稳定,更是不规范。根据前面对从属技能的分析,在本节教学中可以将有关动作技能不能作过高的目标水平提出。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刻度尺,会辨认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尺子;学会使用刻度尺;会读长度的测量值。2、能力目标学会根据测量对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练习使用一些辅助方法测不同形状物体的长度;尝试估计(或估算);尝试交流、评价。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使用刻度尺,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对不同形状物体的长度测量,逐步养成乐于探究常用器材的科学原理的良好习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⒈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⒉教学难点: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看、读、记、四正确。四、教学准备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每生各一套),皮卷尺,投影片,录像片。五、教学过程⒈长度的测量。
让学生看一些有关测量的资料(也可教师举例),说明测量的重要性。探索性实验1:学生每人拿出一把米尺(暂盖刻度尺),去测量课桌的长度。
f讨论后总结:没刻度,不能测量。
教师指出: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
探索性实验2:揭去遮盖在米尺上的纸条,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学生动手实验后总结:测量的实质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继续讨论:谁跟谁比较?
讨论后总结:桌子与刻度尺比较,即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拿出学生中几个记录错误的代表数据:如064或64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指出错在没有单位,从而引出长度单位。
⒉长度的单位。
指出长度单位就是事先确定的一个标准的长度。
世界上各国有不同的长度单位,中国就有丈、尺、寸、分等。为了便于国际交往(通商、科学技术交流
等),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m。
再出示米尺,来加深米的概念。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