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如果领导者是领先一步、导引群体的佼佼者的话,那就应该以敏锐的目光审时度势、正视现实、判断未来,看到动与静同在、斗争与共赢并存,特别要看清在今后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共赢更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而在脑子中形成共赢的思维。思想先行,才能有真正的行动。只要我们放眼看看世界,那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维就将受到触动。以企业为例,国家经济活动的载体主要是企业,而企业经营的利润追逐不再是以搞垮对家为目的,而是希望双方盈利。李嘉诚是坚持共赢原则的杰出代表,他的名言是:“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他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结果他多赚了未来,而双方、多方都赚得钵满盆满。稻盛和夫是日本屈指可数的企业家之一,他的经营哲学就是自利和利他。稻盛和夫认为,自利是人的本性,没有自利,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同时,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
从领导职责来说,领航导向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求领导者十分关注国家外交和经济社会中的各种潮流的涌动与趋势,包括对各种明显的潮流和潜在的潮流的关注、思考和分辨。凡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和生存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就要顺应和推动。比如,在国与国的外交活动中,大家都公开地或默默地接受一个观点:“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多的矛盾双方都在寻求对话机制来解决争端,寻求共赢。在国家之间的项目合作中,如中俄、中哈(哈萨克)的石油合作开发,中国在缅甸铺设输油管道,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等等,都是建立在共赢基础之上的,都是以共赢为目标、以共赢为目的进行运作的。地方的招商引资更是如此,地方政府必须让利,并做好各种服务,投资方出资之后必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回报,否则就将是“一锤子买卖”,甚至谈判破裂、无法合作。即使台湾问题的解决,我们的方针政策也变得越来越务实,主张“和平统一”,而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主张通过谈判实现两岸统一,时间上我们可以耐心地等待。这样做,实际也为了海峡两岸的双赢,最终实现祖国统一。
与共赢的思维相反,就是以邻为壑的操作、坑蒙拐骗的行为、仗势凌人的欺诈。实际上,这种独吞赢利的做法只能得逞一时,损人未必能够利己,因为受害被坑的另一方都可以拿出反击的撒手锏。比如中国受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