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领导者要有共赢思维
作者:李光炎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02期
“赢”者,胜也、利也、赚也。所谓“双赢”、“共赢”,是近年来常说的口头语,常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或出现在利益关系的互动、谈判、协商中。其实,共赢就是双方或者多方都得到利益、得到好处,而不是一方亏了、一方赚了,更不是两败俱伤。
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提出共赢的需求
从历史上的国与国关系来说,安宁是暂时的,战争连绵不断。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直到抗日战争,很大程度上都是遭受外敌入侵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在那个抗敌年代,当然只有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没有共赢可言。
然而,时代总是发展、历史总是进步的,这种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准是: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时代到来、科学技术发达、人民生活安居、家园环境美好,“地球村”的概念已经出现,空间探测加快,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反对恐怖势力等问题上,国与国之间必须合作和协调。这种发展和进步的又一个重要标志是,绝大多数人的理想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谐、不要混乱。在发达国家的情况甚至是:要增加工资,不要暴力;要改善生活,不要革命;要增加议会席位,不要推翻现有政权。
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我们的方针,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体现。我们党审时度势、权衡全局、放眼世界,胡锦涛于2005年4月22日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最早提出“和谐世界”理念。此后,他在出访俄罗斯、在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上、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都分别论述了“和谐世界”的问题。在此前后,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国际场合也相继提出建设“和谐亚洲”、“和谐中东”、“和谐东北亚”等建议。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理论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外交的总体指导思想,这一理念为今天所述的共赢思维、共赢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在这种客观实际需要的条件下,共赢的思维越来越强烈,共赢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二、领导者务必要有共赢思维,顺应历史潮流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从思维意识来说,领导者务必要有共赢思维,顺应历史潮流。无可否认的事实证明,树欲静而风不止,动与静是相对的,独占与共赢、竞争与协调、矛盾冲突与和谐平静也是相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