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制度
广播操、眼保健操、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特做如下要求:
1坚持每天一次广播操,一次眼保健操制度。2课间操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坚持晴天室外操,雨天室内操。班主任老师跟班,负责班级管理,体育老师一人整队,其他教师检查、监督学生做操情况。每天对学生做操情况进行汇总。3要求课间操各班集合整队,做到快、静、齐,做操动作准确、优美,姿态正确规范,态度认真严肃。4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器材、经费、教师五保证,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5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6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坚持依照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进行,由各班主任负责组织,体育教师负责巡回指导,做好活动情况登记,搞好学期总结测评。7学校坚持每年六月份和十月份举办学校体育节、艺术节,使参
f加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100%。8成立校级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管乐队等课外文体活动小组,
促使孩子们全面发展。9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和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f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二、实施原则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大课间活动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2、全面性原则。大课间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
f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