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谈礼貌
教学设计程永芹
【教材说明】《谈礼貌》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课文
结构严谨,说理性强,作者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从古到今,从百姓到总理,颇具代表性,从不同侧面说明问题,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从单元编排内容来看,该单元安排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亲情和人际关系的文章。前面三篇课文都是记叙了浓浓的亲情美,第20课《谈礼貌》则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美的说理性文章。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到简单明了的说理性文章,为以后的议论文学习提供了发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重要意义)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1板书课题,指导“貌”字书写。2读课题;3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出示:①懂得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②初步了解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二传承传统,理解“古训”。过渡: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齐读观点2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作者运用了一句古训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3指名读,齐读古训;4这句古训中的“君子”“失色”“失口”各指什么?这句古训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5交流。君子:有道德的人。失色:态度粗暴。失口:出言不逊。出示: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6读古训意思。(男生读;女生读;齐读。)7古代的人们就明白待人应该彬彬有礼的道理,可见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过渡:优良的传统,自古传今,还将传递下去,那么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课文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了说明。
1
f三精品故事,领悟礼貌。学生自读24自然段,明白礼貌带人的好处。(一)精读感悟故事一问路。1自读第2自然段,品析人物对话,同桌合作完成表格。
人物语言、动作老者的举动相同的是不同的是牛皋
结果
明道理
岳飞
2对比交流牛皋和岳飞的问路语言:
①牛皋是怎样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