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四是有卓有成效的港口经营商。“和记黄埔”1977年成立后,一直将货柜码头作为其业务发展的重头戏,1991年收购了英国最繁忙的港口菲力斯杜港,之后数年里,“和黄”将其业务拓展到中国内地、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美洲15个国家与地区,目前“和黄”经营着全球30个港口,169个泊位,共港口业务的经营利润已占“和黄”经营利润总额的30%。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的核心支柱产业也是港口业务,已在香港、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天津投资与运营53个泊位。中国港口有其自身的优势,是外国港口无法比拟的,正如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运输、交通、旅游和基础设施发展部提供的“海运规划模式”文件中指出的那样“拥有巨大中国内地市场背景的东亚区域的上海港将在全球航线投放超级大型集装箱越来越多的氛围中大幅度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到2011年上海港将在激烈的国际港口市场的竞争中壮大成为东亚区域规模最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最高的枢纽港。”但中国缺少大的港口投资商与经营商,这是我们应当急起直追的。三、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港口物流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GDP达到1167万亿元,同比增长91%;进出口总额8512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不断增长的巨大经济总量使物流需求与物流量快速增长。2003年由工业品物流总值、农产品物流总值、进口货物物流总值、再生资源物流总值构成的社会物流总值达到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7,而港口是承担社会物流的主要集散地,特别是进出口物流的主要载体。2200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76%。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高出一倍,反映中国物流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物流成本过高,而港口物流处于同样的状态,港口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均达不到国际港口的先进水平,港口物流的水平往往是一国物流总水平的主要标志。
f3目前,国际上许多大型港口都在向第三代港口发展,建成全球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服务基地。许多发达国家已把港口作为发展物流的突破口,通过港口物流的发展带动临港加工业的发展,并幅射周边地区,带动进出口贸易,而这些反过来又促进港口物流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而现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服务。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与腹地市场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总之,港口物流带动港口经济,港口经济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