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定的变形可以相互转化,并且是多个数求和的问题。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就用到了这种思想方法。
4、函数的思想方法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函数,而且是离散的函数,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尤其在遇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两类特殊的数列时,可以将它们看成一个函数,进而运用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5、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列这一章涉及了多个关于首项、末项、项数、公差、公比、第
项和前
项和这些量的数学公式,而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因此,在求这些数学量的过程中,可将它们看成相应的已知量和未知数,通过公式建立关于求未知量的方程,可以使解题变得清晰、明了,而且简化了解题过程。
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
项和公式
第一节: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推导过程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可以从等差数列特点及定义来引入。
定义:
≥2时,有a
-a
-1d,则:a2a1+d
fa3a2+da1+2da4a3+da1+3d
a5a4+da1+4d……猜测并写出a
?(2)采取累加a2-a1da3-a2da4-a3d……a
-a
-1d累加后,有:a
-a1
-1d,即:a
a1+
-1d。
2、等差数列前
项和:方法一:高斯算法(即首尾相加法)
123…5051…9899100?
1100101,299101,…5051101,所以原式50(1101)5050
则利用高斯算法,容易进行类比,过程如下:
a1a2a3a
2a
1a
其中a1a
a2a
1a3a
2
若m
pq则ama
apaq
f这里用到了等差数列的性质:
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a1a
,学生自然想到对
取奇偶进行讨论。
(1)当
为偶数时:
S
a1a
a
1a
2
2
S
2
a1
a
(2)当
为奇数时:
S
a1a
11a
1a
11a
2
2
2
a分析到这里发现
1“落单”了,似乎遇到了阻碍,此时鼓励学生不能放弃,在
2
老师的适当引导下,不难发现,a
1的角标与a1a
角标的关系
2
S
2
1
a1
a
a
1
2
2
1
a1
a
a
1
2
2
a
1
2
2
a1
a
从而得到,无论
取奇数还是偶数,
S
2
a1
a
总结:(1)类比高斯算法将首尾分组进行“配对”,发现需要对
取奇偶进行讨论,思路自然,容易掌握。
(2)不少资料对
取奇数时的处理办法是,当讨论进行不下去时转向寻求其它解决办法,进而引出倒序相加求和法。
f方法二:对
的奇偶进行讨论有点麻烦,能否回避对
的讨论呢?接下来给出实际问题:
伐木工人是如何快速计算堆放在木场的木头根数呢?由此引入倒序相加求和法。
S
a1a2a
1a
S
a
a
1a2a1
两式相加得:2S
a1a
S
2
a1
a
总结:(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