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淡雅的服饰,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折腰:崇敬,倾倒。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的意思。文采:指文学才华。风骚:借指文学才华。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英雄的人物。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五、导读《忆秦娥娄山关》1、写作背景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取消博古、李德等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推选毛泽东同志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又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而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的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越娄山关,经桐梓,几渡赤水河,与贵州军阀王家烈匪军展开激战,夺得娄山关。接着向遵义进军。这时,毛泽东写了这首《娄山关》词。28日晨,红军占领了遵义城。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2、主题这首词通过红军向娄山关进发、攻占、越过情况的描写,表现了战胜困难的决心,抒发了胜利的豪情。3、赏析上阕:写红军向娄山关进发、攻占全过程。分两层:
2
f第一层:“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西风猛烈的吹着,满地白霜,早晨,残月挂在天边,广阔的天空中有鸡叫的飞雁。“西风烈”既是当时霜满地风猛烈的写实,又是暗示战斗激烈的艺术渲染。“长空雁叫”,衬托红军进发时的紧张气氛和无声息的情况,连天上飞雁的鸣叫都能听到。“霜晨月”,点明进军的时间和天气:拂晓,冷,晴,形象逼真。第二层:“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满地白霜的早晨,残月挂在天边,广阔的天空中有鸡叫的飞雁。马蹄声急促,军号声味亮而嘶哑。当时,红三军团战士冒着早春的寒气,顶着猛烈的西风,以风驰电掣的速度,抢占了战略要地娄山关,与贵州军阀王家烈的“双枪将”展开了激战。对时间、环境起了强调作用,更烘托出红军战士不畏艰苦、戴月履霜,起早进军、战斗的情景。“马蹄声碎”,描绘进军速度快,必须在敌人来不及防备的情况下,把关口夺下。那时主要是步兵,“马蹄声碎”则为骑兵,这是艺术典型的塑造,更能突出个性,表示进军的神速和声势。“喇叭声咽”,描绘了冲锋的猛烈。表达吹号员用尽了全身力气来吹进军号,甚至把嗓子都给吹哑了,极好地衬托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