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19752008)
1956年2月,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年至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1958年,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581”任务,成立了“581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郊区的一片稻田里,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火箭飞了八公里。9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1962年3月21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f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1965至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196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1967年,“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