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育技能,正确进行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学不学教育学都一样吗?”(三)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师开展教育研究,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论的发
展“教书匠与专家型教师”
第二章教育的演进
一、什么是教育
(一)定义:教育educatio
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
256
f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构成(要素):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受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处于第一位的
人能否受教育?是不是具有可教育性?
欧洲中世纪长期盛行的天主教的“原罪说”认为,自从亚当作恶以后,人生而有罪,是“受神罚的人”,自己不能具有任何善良的思想,只有靠祈祷去赎罪,从而否认人有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即使受教育,所受的也只是宗教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人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教育人类学对人的可教育性作了阐释人与动物在本能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动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是专门化的,完全适合于每一特定的生活条件和需求,如鸽子的方向感、蝙蝠的声纳系统、蚊子的定位;而人生来羸弱,没有天然毛发层对付恶劣的气候,没有锐利的攻击武器来对付天敌、获取食物,等等,在本能上有着巨大的缺陷人的原始特性是:生理机制上未特定化,反应机制上未确定化,生存机能上具有不完备性,正是人的这一原始本性,赋予了人巨大的潜能和可塑性人的生理机制的未特定化使人产生教育的需要性人对外部影响的开放性使人受教育成为可能
教育者:教育者的含义是宽泛的,凡是有意图地向他人施教的人,都可称之为教育者,因而教育者并不因职业、年龄、地位、场所等而仅仅限于某些特定人群“教学相长”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指导和管理“指导”一是指定向,即为受教育者的努力提供方向,为整个教育活动提供方向二是选择,即确定教育的内容、方法等“管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