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看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兼具教师、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但这支队伍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辅导员实践经验难以持续、辅导员理论知识研究等不能走向纵深。从高校辅导员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入手,探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困境职业化专业化[中图分类号]g45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8008302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尴尬问题。很多学校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政策来稳定辅导员队伍,比如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在3~7年不等的时间段内不能转为教师岗位,但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局面。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一)师资不稳定从观念上人们习惯于把辅导员队伍排斥在专业教师队伍之外,认为只有专业学术人才才是教师,辅导员更多被看做是教学上的辅助人员或一般工作人员,更有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保姆”一说,只要是跟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可以交给辅导员来处理。这给辅导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得辅导员一方面在教师队伍中被边缘化,一方面
f为繁杂的工作所累。(二)数量不足在校内编制上,有的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会压缩编制,导致
辅导员与学生在配比上不能完全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统一要求进行,有的学校远远超出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比例,有的甚至到达1∶500的比例,大大超出辅导员的精力范围,使辅导员超负荷工作,为大量工作所累,很快进入职业疲倦期,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因此大量辅导员选择转岗或跳槽离开。
(三)素质不高有的学校不懂、不重视辅导员工作,把凡是专业不行的、素质不高的、没地方安排的教师,甚至是临近退休的教师管理人员等汇集到辅导员的队伍中来,辅导员队伍的组成在这些人眼里成了减轻行装的“大囊袋”。(四)流动频繁辅导员频繁流动,辅导员队伍成了为其他工作岗位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造血器”,而自身却又严重“贫血”。由于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学术地位和管理地位处于相对弱势,工作前景缺少激励,立足本职工作成长和发展的欲望不强,致使整支队伍缺少职业牵引力,辅导员在现有条件下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有困难。(五)缺失榜样由于辅导员工作属于事务性繁杂的工作,其工作成绩很难评价,
f辅导员在本职岗位上难以获得成就感、认同感、自豪感。少有辅导员在本职岗位上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