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后来逐渐创造出养生导引术。这便是武术养生及武术养生文化的最初起源。2、武术养生文化的发展先秦时期,开始出现简单的导引术,如熊经、鸟伸、燕飞等动物模仿动作。汉代,武术养生有了较大的发展。如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一副《导引图》,画面十分丰富,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保健养生体操。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创编了五禽戏,巧妙地将动物的肢体运动与人体的呼吸吐纳有机结合,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和心脏功能。魏晋时引导养生进一步发展。道教养生理论逐渐成形,并把引导术和行气结合。如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宋元明清时期,引导养生成为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内容。如从北宋起便开始流传的八段锦,历经千年却经久不衰。相传由天竺和尚达摩所传的易筋经以及众所周知的始于明末清初的太极拳。这段时间,是中国武术养生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养生文化也饱受摧残,缓慢前行,但在各阶层人士的自发努力下,仍有一些养生著作出版,如蒋维乔的《因时子静坐图》。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武术养生学的发展,武术养生获得了新生。1957年开始,武术被列为国家体育正式竞赛项目,武术成为一种健康的传统保健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传统武术养生学走向全面的恢复和发展。目前,中国传统武术养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武术养生,中国传统武术养生备受关注,前来中国学习武术养生的人日益增多,中国的武术养生人士也走向世界,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闪亮明珠,并且,它必将为人类的养生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二‘中国武术养生文化的特征实践性养生文化不是一般的理论解析系统,而是紧紧围绕解决人的问题而展开的。它带有鲜明的实践性。一般来讲,各家养生方法都提出了一个终极境界,如道、仁等,并把达到这一境界者作为理想人格而仿效和膜拜,圣人、神仙、君人、佛等均属此类。养生方法便成为各家实现自我超越,达到终极境界的具体操作方法,这些方法还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它为各家解决宇宙社会人生问题提供现实的基础。内倾性为解决人生终极问题,养生实践步入一条内求的道路。儒家总是教人自省,所谓“求诸己”“尽其在我”“三省吾身”等等,相比于儒家来说,道家、佛家则采用了具体的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