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模仿,被动地接受软件的操作技巧。而信息技术活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软件效果的搭配,每一个作品的完成,都要通过学生努力探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发现了自己要学习的部分在哪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问题:通过教师在课程上的情境描述,你是否发现你比以往学习更加能够参与进来?
选项:A、当然(75)B、一般(25)C、没有(0)
问题:通过教师设计与生活情境有关的任务,你是否觉得你更加愿意来完成这样的操作任务?
选项:A、当然(85)B、一般(15)C、没有(0)
在信息技术活动课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故而对计算机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通过情境设置任务框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笔者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能更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大大的提高了。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问题:通过设计作品的过程,你是否感觉你比以往的课程学习更能提高你的艺术审美能力?
选项:A、当然(65)B、一般(35)C、没有(0)
问题:你是否觉得你设计的作品很有创意?
选项:A、当然(85)B、一般(15)C、没有(0)
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完成的作品几乎一模一样,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在信息技术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把自己定位在“引导者”的位置,把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更多地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集成素材,完成多媒体作品。在作品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图片的整体布局、标题的效果及位置、图片主角的形象与效果,再到图片配角的数量位置与效果,学生都有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在教师演示其他学生作品的环节中,学生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的作品丰富多彩,学生也从同学的作品中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设计、学习,再设计、再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信息技术课堂引入活动课程能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体现出其价值。信息技术课堂上机械、模仿的操作已不能满足学生的爱好与需求富有挑战意义、更有创造内涵的实践活动方式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将活动课程引入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必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皮连生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