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索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兼顾二者进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呢?笔者在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几年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边讲边练,精讲多练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学生掌握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
f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更为牢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操作的思考。二、耐心辅导,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新班级时,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有效的解答。有的可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需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要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例如,在讲《动手做网页》时,我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