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本着《纲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紧扣《行为规范》要求,我校进行了“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与研究。二、课题内涵界定“生活习惯”:指个人的生活行为中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习惯方式。“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1
f本课题中“健康生活习惯”的核心内涵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的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起居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身心健康习惯、安全自护习惯”等四个方面。三、研究假设假如对学生生活习惯进行系统研究,就能发现造成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学生就会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学习习惯及道德习惯的提升。本课题研究,还是主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发展需要,更是作为一所现代寄宿制小学实践办学理念,积淀与传承校风、校训,实现培养目标与办学目标的内在需要。四、课题实施情况介绍(一)前期调研为了切实了解当前对小学生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成果及我校学生生活习惯养成的现状,我们学习了《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大调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浅谈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等大量的文献资料,编印了三期《科研情报》,并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和教师组织了问卷调查,从中寻求实施课题的突破口。(二)实践活动由于现成的经验较少,我们一直在主题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以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为点,辐射到生活起居习惯、身心健康习惯和安全自护习惯的培养,进行了一系列实践研究。1、“332”行为习惯培养模式我们将小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及生活起居的要求加以整合,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逐步摸索出“332”行为习惯培养模式(即3项培养内容、3个培养方法、2种评价激励)。⑴培养内容针对性强洗、穿、理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住宿等客观条件,合理地确定了生活起居习惯培养的内容:①“洗”包括:会洗脸、刷牙、洗手、洗澡、洗小件物品。洗脸每天至少早晚各一次,洗脸的同时也要洗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