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体系结构,以供工作流技术爱好者参考。
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顾名思义,工作流就是工作任务在多个人或单位之间的流转。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这种流转实际上表现为信息或数据在多个人之间的传送。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Ma
ageme
tCoalitio
,WfMC对工作流的定义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全部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规则传递的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是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是通过管理一序列的工作活动以及相关人员、资源、信息技术资料来提供业务处理程序上的自动控制。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定义、管理和执行工作流程。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程序的执行顺序是由工作流逻辑的计算机描述来驱动的。她的主要目标是对业务过程中各步骤或称活动、环节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同各个步骤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的调用等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当然这种管理可能会在不同的信息及通信环境下实现,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小至一个只有几人的工作组,也可以大到政府、企业组织各个机构之间。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人员、组织结构、设备资源、信息源(如数据库、文件系统、电子邮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等)整和成一个整体。这样,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用来收容业务逻辑的业务知识仓库,并给予业务逻辑一个易操作易控制的界面。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实现具体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的分离,实现在不修改具体功能的情况下,通过修改业务流程模板来改变系统的功能,完成对组织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业务或全部业务的集成管理,有效的把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组织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能。
3、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工作流建模阶段,工作流模型实例化阶段和工作流执行阶段,如图1。在工作流建模阶段主要通过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业务流程的模型建立,将实际的业务操作流程转为为计算机可模拟处理的工作流模型;在模型实例化阶段主要通过工作流引擎完成具体业务流程的实例化,为具体业务流程办理流转提供工作流相关数据和工作流控制数据,并为业务流程的办理提供所需要资源(如人力资源和物料、设备资源等);工作流执行阶段主要完成业务流程的执行,重点是完成人机交互和系统内部应用或外部应用程序的调用。
f图1、实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