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淮滨县王店乡一小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孩子的学习。我校地处河南省淮滨县王店乡,有在校生652人,有教师35人。由于地处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有50的孩子为留守儿童,他们多为隔代教育,导致了家庭教育与学校管理的严重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里经商,由于忙于生意,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多,在家娇生惯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差,责任意识不强。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习习惯不好,不遵守课堂规范;校园内吃零食、随手乱丢垃圾的现象尤其严重;学生缺乏文明礼仪,打人骂人现象时有发生;不懂感恩,自私自利,漠不关心……针对这些现象,我校开展了《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目的是探索一种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方式,让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加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提出课题和论证课题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并且开始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为人民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又一个契机,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便捷。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
1
f当然,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在一切向前的主流文化中也不可避免的掺杂进了一些灰色文化,这些灰色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下一代的发展和进步,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就是有的少年儿童有诸如“过分自我、行事霸道、不讲道理、不懂礼貌、撒谎懒惰、任性孤僻、胆小懦弱、习惯依赖”等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性格方面的问题。因此,作为他们的监督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获得更好的成长。而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和教育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前提和组成部分,由此看来,加强规范训练和养成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行和各方面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实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小学生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加强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从目前的国情来看其实尤为重要。
三、本课题涉及范围及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和范围是我校16年级的全体学生。四、研究目的①找到一种更加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模式,从而一方面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