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加以表述。他善于利用民众的传统意识,并通过引经据典唤起听众的无意识欲望和最理想化的
f意愿以及本能里最根本的情感,尤其是人格中的消极因素:嫉妒心、排外、保守、偏激等心理。并且,他为这些内容标上冠冕堂皇的字眼,诸如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等,即一切为着一个“伟大的”目标。于是,希特勒通过竭力宣传民族主义和反共产主义,赢得了垄断财阀的支持,蒙蔽了一般民众。希特勒之所以能够掌权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在于当时的德国舆论普遍认为,只有让民族运动的最大集团参与政府,并在其中占居主导地位,才能促使人们心甘情愿地去做出牺牲,而且还可以把更多的人吸引进来。希特勒当政后,也标榜他的政府是一个“民族集中的政府”。希特勒由于对国际形势的敏锐判断,巧妙地利用了列强间的矛盾,通过种种冒险措施,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的成功。这就暂时掩盖了国内的种种怀疑和分歧,避免了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严重危机,再加上对国内反对派的残酷镇压,便轻而易举地树立起他的“权威”。退出“国联”,重建常备军,拖欠赔款,进驻不设防区等凡是打碎凡尔赛条约这条锁链的任何措施都深得民心,人们因而很少注意到希特勒统治的阴暗面,使素来享有崇尚理性之誉的德国民族失去了自己清醒的判断力。德国国力的重振,民族自尊情绪的增温以及民众的自强不息精神更加助长了德国民族伟大的信心,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也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希特勒深知,如果没有人的情感的深深介入,就不会产生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而法西斯运动恰恰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特点。希特勒通过无意识重复一战德国的灾难性结果,而把他和德国民众结合到一起;渡过一切新的灾难,使个人情感和民族情感发生了共鸣。希特勒用他的自信增强了追随者的信心。在许多关键时刻,他都侥幸取得了成功。于是,希特勒猎取了民众的崇敬之心,并为自己树立起一个绝对正确的形象。他声称自己担负着人民的事业与未来,同人民休戚相关,以求并骗取了民众的盲目同情和支持。结果,希特勒将他人格中所有阴暗面全都转移到外部对象身上。他塑造了巨大的敌人犹太人和布尔什维克,以便毫不留情、残酷地消灭他们。因为后来也是前者创造的,所以攻击后者也即攻击其来源犹太人。通过把犹太人当做替罪羊,希特勒发泄着自己对全世界的仇恨和蔑视。憎恨、憎恨,再一次地憎恨,像他如实所说的,只有当日尔曼民族再也不被负罪感蒙上阴影的时刻到来之时,他才会找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