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校地址:重庆市石柱县鱼池镇小学校姓名:金华
1
f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摘要: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数学3、课时:第一课时4、课前准备:老师:课件、实验报告单学生:四人一组,每组准备三个不同大小的圆片、直尺、线、计算器
二、教材分析:
义教版六年级(上)《圆的周长》这一节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教材从生活情景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上的内容。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在测量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情境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放手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引出探索圆的周长的一般性规律的必要性,然后通过测量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发现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2、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难点:1、理解圆周率的含义。2、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