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2.品味、学习本文精彩的语言。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文中插入海鸥这一材料的用意教学设想1.事先了解常州北郊中学的校园环境,由环境导入,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2.本文的内容并不艰深,因此,当较多地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一、导入课文二、引用诗句引导:你们学过哪些写黄鹂的诗句?回忆后,导入在我的心里,下列诗句是写黄鹂的佳句。出示下列投影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4.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宋晏殊《破阵子》思考:这些诗中的黄鹂的生活状态怎样?你是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明确生活得自由欢畅,可以从“鸣”、“争”、“啼”、“一两声”等词中感受到。明确美丽的春景之中,可以从“翠柳”、“暖树”、“绿映红”、“日长飞絮轻”等语句中感受到。总结: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读者感受到的是美,一种景物一体的和谐之美。下面我们来研究今天要学的课文,看看文中的黄鹂和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三、研读课文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标注出表现黄鹂的生存环境和形色神态的语句。1.学生自由交流。2.讨论、小结有关黄鹂的材料,按照“地点”“生存环境”“形色神态”的顺序完成表格。地点生存环境形色神态阜平丛林、阳光尖利啼叫、迅若流星、金色羽毛青岛林林深密幽静追逐逗闹枪口之下一去不返鸟市玩弄之中焦黄羽毛、凄惨江南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全部美丽3.引导:请大家他细研讨一下这五幅画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分类后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讨论得出:呼吁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直接表露这一主旨的是§22和§23段,齐读!!)讨论得出:这是类比,因为黄鹂曾有过与海鸥完全相同的生活遭遇。5.引导:可是,文章并没有到23节就结束,请大家齐读§24和§25,看看对本文的主旨有没有新的认识。
f讨论后总结:呼唤为各种美的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读到这里,我们懂了,文中的黄鹂,是美的事物的象征。四、阅读方法指导到这里,我们还只是注重了文学作品本身,基本上没有考虑作品以外的因素。这种品文体情的过程,称为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