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出问题]学生将研讨后仍未能解决的题目或问题提出。重点讲评17、20题。题目17:甲、乙、丙、X、Y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X、Y分别是常见的强酸和强碱,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生成物和水略去)

f甲

乙Y
(1)若甲、乙均为气体,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丙,其中甲具有漂白性,则甲的化学式为,乙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若甲、乙、丙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工业用电解熔融氧化物的方法制取该金属,则此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现将X滴入乙的溶液中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3)若甲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灼烧乙、丙、Y时火焰均为黄色。写出丙Y→乙的离子方程式。现将标况下224L的甲通入150mL1molLY溶液中,则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错解展示]看到“甲气体具有漂白性”想到氯气。[学生活动]对其答案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错因分析]1、知识漏洞:(1)氯气本身并不具有漂白性,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2)具漂白性的气体还有二氧化硫;
2、审题规范:化合物。[思维修正]1、不能有效抓住主题干进行题目的突破,只是断章取
义,知识和思维范围狭窄。2、不能将前后信息及时联系。
[成果展示]将框图转变成自己的语言:丙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1)铝、氧化铝、氢氧化铝;(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HCO32、HSO32;(3)铵的弱酸盐:(NH4)2CO3、(NH4)2SO3(提示:注意思维的整体性,抓特征反应)[自主变式]1、A→B→C;
2、“催化氧化”NH3、SO2(说明:小组内交流、整合,教师不必再花费更多时间去统一总结)题目20:工业上采用湿法炼锌过程中,以Z
SO4为主要成分的浸出液中有Fe3、Fe2、Al3、Cu2、Cd2、Cl等杂质,这些杂质对下一道锌的电解工序有妨碍,必须事先除去。现有下列试剂:①KM
O4

f
②NaOH③Z
O④H2O2
⑤Z

⑥Fe⑦AgNO3
⑧Ag2SO4⑨H2SO4;己知:Fe3、Al3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32、
47;Ksp(AgCl)18×1010、KspAg2SO4微溶14×105。根据要
求将合适的试剂的化学式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1)用将Fe2氧化成Fe3,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调节浸出液的Ph52,此时可向其中加入;溶液中的、
等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
(3)加入除去Cu2、Cd2。
(4)最后除去溶液中的Cl,向溶液中加入。
学情分析1、将实验题与除杂、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进行综
合考查,体现学生知识与应用间的联系;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