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子女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够实现代际向上流动,摆脱父辈的命运,而真正融入城市,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了农民工的子女无法接受像城市孩子般的教育,农民工的子女只能留守于家里成为留守儿童,或者跟随父母流动成为流动儿童,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对于农民工子女而言都不利于其成长,有学者就以北京市为例,调查了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情况,发现流动儿童被排挤于公办学校之外,而只能进入流动、边缘和不规范的流动学校(韩嘉玲,2003),这就使得农民工的子女的发展能力弱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管理体制的忽视、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政府工作的不到位以及城市人对农村人的偏见与不理解、农民工维权意识和能力的缺乏(杨云善、时明德,2005),而导致农民工的权益受侵犯,而又无法有效的维权。这种被城市边缘化的处境,加上其离开农村而拒绝再回流于农村,就使得农民工面临着双重身份的尴尬,成为了介于农民和
4
f城市人之间的双重边缘人(季孝龙,2008)。在城市人眼里,农民工是“盲流”,是属于农村的,因此他们不享有城市人的待遇,甚至于他们虽然转变为城市工人,但却并没有被视为完全的工人阶级,因而也不能完全享有原有城市工人阶级所享有的权益(黄任民等,2007)。从以上的综述中就可以看到农民工问题不容小视,这样一大群体在流动过程中不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农民自身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农民工问题,但是农民工问题依然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严峻而又将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它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而本课题研究的农民工是范围更为小的农民工即新生代农民工,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常年或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市务工、而户籍仍在农村的,1980年以后出生的、16周岁以上的一个社会群体。我们将以这一群体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工作生活思想状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将触角伸展到农民工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操作性比较差,而且农民工问题的细分虽然已成为共识,但各个小问题之间往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取决于另一个难题的突破,很可能陷入“循环悖论”,这样一来,研究成果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选择了从一个小角度出发,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状况。另外本研究将充分的结合法律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从法律专业的角度比较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