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现代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以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各个课题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六)研究过程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时间:2001年9月2001年12月)(1)制订课题研究的计划,组织课题立项(2)组织课题(三级)申报,共立项380个课题(3)课题开题(4)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省课题组共举办三期培训班,培训研究人员共1000人次,市级培训4000多人次。2、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阶段(时间:2002年1月2005年)(1)中期检查(时间:2003年5月)采取了省课题组与市课题组分工负责的督导方法,对380个课题研究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督导评估。(2)中期成果与经验交流2004年4月在石家庄召开了“中期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会”3、结题阶段(时间:2005年4月7月)(1)2005年4月召开了结题工作会议,部署结题工作(2)采取了结题申报与专家评议的方式,首批170个课题结题。该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学校的类别有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学科的种类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语文、政治等。归纳已经结题成果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f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内容当中,作为架构学科知识新体系的技术支撑,服务于学科教与学,同时在学科学习中培养信息素养和能力;第二种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就集中于这两个方面。(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由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改革的社会需求所决定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课程整合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因此,课题组着重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构架学科学习的新模式,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同时,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态的过程中,课题组从多媒体环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和流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①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设计。倡导基于资源、任务、课题、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