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治理”角度下看政府管理【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使得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做出改变成为必要。突出社会自治,建立政府和社会合作治理的伙伴关系,向社会治理方式转变,已成为新的潮流。【关键词】政府管理;社会治理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9601一、政府管理的现状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正不断增强。然而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规律也不可避免地在国内上演,例如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另外城乡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房价节节攀升,诸多因素对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转化政府管理模式,改变政府管理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近些年里不断完善起来的“社会治理”思想,给政府管理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而社会治理的起源也是根植于这样一个事实:传统的管理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或者帮
f助改善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二、“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政府管理“社会治理”这些年在中国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词。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个文件里正式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新一届政府在处理政府与公民关系时的这种新思路,新理念,应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而这对于已经习惯了旧模式管理权威的人们来说,似乎真的是个好消息。简单地说,所谓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①。谈到社会治理,就不免要谈到社会管理。在比较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区分社会领导和社会管理的区别。领导学中讲,领导与管理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在领导关系中两个群体是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关系,倾向于命令和服从;在管理关系中两个群体是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倾向于规章和制度。这两种关系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而在社会治理和社
f会管理的比较中,社会管理中政府更多的是强调社会规则的制定、发展、完善和维护,并尽力在公众宣传中以道德义务为先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确保社会整体的有序性,来推动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在社会治理中政府更多的是强调社会协作关系的建立、拓展、改良和维持,尽可能地调动公众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再单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