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诗歌与小说
小中高精选教案试卷选集
随堂检测
1.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
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选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李白的诗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故A项正确;“八月秋
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故B项错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李商隐的诗歌《泊秦淮》,“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李商隐和白居易均为晚唐诗人,
故C、D项错误。
2.“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
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
B.农民娱乐的需求
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
解析:选A。题干的这种艺术形式是宋词,故A项正确;农民生活贫穷,文化素养较低,
B项不是原因之一,故B项错误;C、D项是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源,故C、D项错误。
3.元朝文人张鸣善《咏雪》中称:“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
难道是国家祥瑞?”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语言通俗,形式活泼
B.借物抒怀,辞藻华美
C.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D.音节和谐,风格浪漫
解析:选A。由所学知识判断《咏雪》为元曲。元曲表达形式灵活,语言通俗易懂,故A
项正确;元曲不能说辞藻华丽,故B项错误;元曲形式活泼,而不是结构严谨,故C项错误;
元曲通俗而不是风格浪漫,故D项错误。
4.明朝小说《金瓶梅》的故事源于《水浒传》,但主人公却由侠士武松变为商人西门庆,
“三言”“二拍”中的许多故事采自唐宋传奇,但主人公却往往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变成
了商人。这反映出
A.社会动荡导致传统价值观的缺失
B.世俗文学成为反封建的主要载体
C.商人社会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解析:选C。《金瓶梅》、“三言”“二拍”中虽然呈现了各种不同于主流的价值观,但并
不能说明传统价值观缺失,故A项错误;明清文学具有反封建的色彩,但就材料而言《金瓶
梅》宣扬因果报应,与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