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分析应用;2008年在全省开展集约稽查,省局尝试直接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纳税评估。这些探索性工作,为2009年以来积极稳妥地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f《中国税务》:经过多年的探索,安徽省国税系统形成了怎样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思路?胡道新:探索实践告诉我们,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关键是要探索建立健全符合国情和省情、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符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制、机制和征管模式。通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我们确定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即以实施科学分类、准确划分职责为基础,以加强税源监控、强化风险管理为重点,以深化数据应用、实施信息管税为手段,以提升管理层级、转变工作方式为关键,以优化机构设置、合理调配资源为保障,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探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税收征管模式,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提高社会各界的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其中,关键是转变工作方式,具体要求是把省局做“实”、市局做“精”、县局做“专”,省、市、县三级国税机关都成为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实体。
《中国税务》:如何理解这个工作思路的具体内涵?胡道新:理解这个工作思路,必须牢牢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实施科学分类、准确划分职责为基础。一是对管理对象分类。按照“规模+行业”的原则,依据规模大小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重点税源是指由省、市局监控的企业以及跨国、跨省、跨市的总分机构和母子公司、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中小税源为重点税源以外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按规模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状况,对同一管理层级的纳税人再按行业和特殊事项进行分类。二是对管理职责分类。借鉴公安部门“户籍警”、“治安警”、“刑警”序列划分方式,将税源管理职责划分和归类为事务性、监控性、查处性三类,税收管理员由固定管户转向分类管事。事务性工作是指日常管理与服务,包括户籍管理、申报受理、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等;监控性工作是指基于风险管理的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等;查处性工作是指税务稽查。三是对管理层级分类。根据税收征管程序和风险管理流程,合理界定分解省、市、县三级国税机关的税源管理职责,实现上下联动。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以及反避税等监控性和查处性工作,主要由省、市两级国税机关承担,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