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在劳力上劳心”,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书匠,而应“从做中求进步,从研究发展解决问题”,作教育的探索者。研究幼稚园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主要途径。“若做了就算,对经验既没有变化,自然谈不到进步”。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是上世纪20年代幼儿教育家所共同倡导的教育思想,指教师要从行动中获取经验,“为用而学”和研究思考,以改进实践和增强行为的自觉性,而不宜知与行、说的与做的两张皮,理论和实践两相分离。这与现今注重教师教育即“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强调立足于实践现场的行动研究——经验加反思——完全一致。张雪门先生强调“读书”要在“应用”上“教自己”,做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张先生这一教育思想的提出早了半个多世纪,而且是基于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提炼出来的,较之当下的一些理论工作者动辄拉出国外的先进理念引领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四环这一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育儿支援行动,以学前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主要教育力量。大学生志愿者几年来深入市场,着眼于依靠民间力量自下而上地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游戏小组六年来行走的历程,也是教育者进行理性反思和不断自我挑战的过程:
寻找教育研究的真问题农民工问题以及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是中国当代面临的特殊问题,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真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来满足这部分人群的教育需求和平等受教育的权益。教育是实践性学科,教育研究要关注社会生活、要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服务,这就要求研究者深
f入生活实践,并以自己的行动做一点事情,参与变革现状的探索,而不是仅仅作为旁观者。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在亲身参与改革的实践中,才有可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这正是教育研究的价值所在。
突破单一视角借鉴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社区非正规教育的探索是一项综合性研究,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早已突破了教育的单一视角,需要从实际出发,借鉴教育社会学、人类学等等的理论与方法,置身于问题发生的社会场景以及多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边实践边研究,综合地去认识和探索问题的解决。在有关农民工学前子女受教育途径这个问题上,迄今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国外也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和套用,坐而论道指手画脚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也于事无补。而是需要以广阔的视角长期深入现场、扎根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改变。
关于研究者的身份及其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