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德里达解构主义与传统翻译理论
作者:任淑平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08期
摘要:传统翻译研究注重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实践层面的研究,追求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和对等。而译介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之一,涉及其他诸多因素。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否定中心、否定意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原则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与传统翻译理论进行对比,阐述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造成的重大冲击,以及其对翻译研究提供的新视角。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一、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
1966年,年仅36岁的雅克德里达以《人文科学话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语惊四座,次年更以3本文集《书写与差异》(Writi
ga
dDifféra
ce)、《言说与现象》(Speecha
dPhe
ome
a)和《论书写学》(OfGrammatology)奠定了他作为“解构主义”领军人物的地位。
解构(deco
structio
)一词的词根来自“解”、“瓦解”(to“u
do”、“deco
struct”),由否定性词头de和co
structio
(结构)组成,正体现了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否定性的前后相继关系。因此,解构主义也被翻译成后结构主义。德里达认为解构主义与翻译息息相关,对于翻译过程中不可捉摸的现象,德里达提出了“延异”(différa
ce)这一概念。在《哲学的边缘》(Margi
sofPhilosophy)的论文中德里达杜撰了一个新词“différa
ce”,“延异”被规定了两个含义:一是指差异或区分,即“todiffer”,二是指延期或推迟,即“todelay”,前者指空间,后者指时间。德里达有意改变一个字母(differe
cedifféra
ce)意在表明,语言中任一要素都不是自足的,必与其他要素相关,但又彼此有别。例如,所指与能指相关,能指并不就是特定能指的能指,所指也不一定先于能指存在,两者的联系是有差异和不确定的。德里达相信这一新词最能体现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套差异的系统理想,而翻译体现了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差异。
就翻译来说,德里达认为原文信息和编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译文的不同表达形式和相互联系。德里达曾这样认为:“Supposi
gaplayofformswithoutadetermi
eda
di
variablesubsta
ce,a
dalsosupposi
gi
thepracticeofthisplayarete
tio
a
dprotectio
ofdiffere
ces,aspaci
ga
dtemporizatio
,aplayoftraces”(Derrida,1982:15转引自刘军平)因而,翻译理论的目的是保护这些形式差异,而忽视内容(中心)。在中心和本原缺席的时刻,一切都变成非形而上学的话语。与拘泥于语法规则的形式主义不同,德里达的内容(中心)是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