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马丁氏琼脂培养基口2。
12.筛选培养基p/gL‘13葡萄糖20、K2HP045.O、KH2P042.0、Nacl0.1、NH42S04
f0.2、尿素0.5、酵母膏0.5、MgS042,0.07MPa灭菌30mi
。培养条件为初始pH8.0、温度30℃、摇床速度150r/mi
下培养72h。
13菌种的采集、培养、分离、筛选和纯化菌种来源于长沙市郊区菜园土壤、岳麓山林下土壤、湘江边淤泥、本系实验室的活性污泥。用平板划线法胆刈分离出单个菌落,再将其接种到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以得到纯菌种。将菌种接种到筛选培养基中培养72h,将菌液在6000r/mi
下离心30mi
,取上清液测其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选取具有较高絮凝率的菌株作为复筛菌株,经不断接种传代和复筛得到高效絮凝菌种。4
14絮凝率的测定在100ml量筒内加入0.4g高岭土,加入80ml蒸馏水、5ml1%CaC1、2ml菌液上清液,混合,加蒸馏水至100ml,调pH值至7.0,摇匀,静置5mi
,于7230G型分光光度计550
m下测定上清液的光密度值,与不加发酵液的高岭土悬浮液相对比,通过浊度的减少定量表示絮凝率。絮凝率用R表示计算公式为:RF/%AB/A×100%式中:A为空白上清液的D550值,B为样品上清液的D550值。测定了各个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后,选取絮凝率最好的菌株进行鉴定以及培养条件和絮凝条件的优化研究。
f15絮凝微生物的鉴定形态学鉴定:将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观察菌落形态和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生理生化鉴定:依据《伯杰细菌分类手册》进行鉴定;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将菌株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培养24h,挑取少量菌落悬浮于200I1双蒸水中,利用DNA提取试剂盒天为时代DP30102提取模板。PCR反应的正向引物为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反向引物为1495R:5“CTACGGCTACCTTGTTACG3”,反应体系组成为:DNA模板,1UL;dNTP混合物,5Ul;TaqDNA聚合酶,1UL;引物各1UL;TaqDNA聚合酶的10×反应缓冲液5UL;加无菌去离子水至终体积50UL。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
;94℃,30s;55℃,45s;72℃,90s,进行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
测序引物为27F和1495R。
12121
微生物絮凝剂的种类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
1976年Nakamura等5从霉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菌种中筛选出19种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其中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为絮凝剂的是以酱油曲霉AJ7002产生的絮凝剂。1986年Kura
e6利用红平红球菌制成微生物絮凝剂Noc21对大肠杆菌、酵母、泥浆水、河水、粉煤灰水、活性炭粉水、膨胀污泥和纸浆废水等均有极好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