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它具有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一切优点。同时,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工作已由提纯、改性进入到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筛选优良的菌种,
f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效的絮凝剂的研究,因此其研究范围已超越了传统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范畴。具有分泌絮凝剂能力的微生物称为絮凝剂产生菌。最早的絮凝剂产生菌Butterfield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976年,Nakamuraj等人从霉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菌种中,筛选出19种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其中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souaeAJ7002产生的絮凝剂效果最好。1985年,TakagiH等人研究了拟青霉素Paecilomycesspl1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PF101。PF101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血红细胞、活性污泥、纤维素粉、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铝等有良好的絮凝效果。1986年,Kura
e等人利用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erythropolis研制成功息生物絮凝剂NOC1,对大肠杆菌、酵母、泥浆水、河水、粉煤灰水、活性碳粉水、膨胀污泥、纸浆废水等均有极好的絮凝和脱色效果,是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剂的分子质量、分子结构与形状及其所带基团对絮凝剂的活性都有影响。一般来讲,分子量越大,絮凝活性越高;线性分子絮凝活性高,分子带支链或交联越多,絮凝性越差;絮凝剂产生菌处于培养后期,细胞表面疏水性增强,产生的絮凝剂活性也越高。处理水体中胶体离子的表面结构与电荷对絮凝效果也有影响。一些报道指出,水体中的阳离子,特别是Ca2、Mg2的存在能有效降低胶体表面负电荷,促进“架桥”形成。另外,高浓
f度Ca2的存在还能保护絮凝剂不受降解酶的作用。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范围广、絮凝活性高,而且作用条件粗放,大多不受离子强度、pH值及温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微生物絮凝剂高效、安全、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1微生物絮凝剂的基本研究方法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思路基本上是先进行絮凝微生物筛选、培养提取其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然后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和机理进行研究最后进行产品开发实现微生物絮凝剂批量化、规模化生产。目前制约微生物絮凝剂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生产成本过高和产量低,因此筛选高效絮凝剂产生茵并提高其絮凝剂产量变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开发和系统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关键的第一步。本实验采用常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相结合对该菌株进行鉴定。11分离培养基采用牛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