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2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野兔遭到狼的追捕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信号在神经纤维上和突触处的传导方式分别是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突触小泡主要由高尔基体细胞器形成。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4下列人体内的物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的有①②③。①神经递质②激素③抗体④酶⑤tRNA5典例4中丙图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应是外正内负进一步加大。6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可能的原因: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7探讨电流表的偏转问题①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②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Ⅰ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Ⅱ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此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1.神经调节中常考的物质运输方式++1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K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它们都是从高浓度→低浓度,需要通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2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需要借助钠钾泵逆浓度梯度将Na从膜内泵到膜外,将K从膜外泵入膜内,且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属于非跨膜运输中的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2.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1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提高膜对阳离子尤其是Na的通透性,Na的内流使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即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2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阴离子通道开放,尤其是Cl的通透性增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如由-70mV增加到-75mV,但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状态。此时,突触后神经元不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3.反射弧损伤部位的实验设计思路
4.探究兴奋传导或传递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
4
f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
②处电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