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苏轼的词中总有一个“从想不开到想开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就是受了
f优美景物的感染与启示,仔细看看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等,我们可以总结到这个思路特点。都是一开始忧愤难解,辗转难眠,而后来见到了一个优美的景物,受到感染,摈弃了一切尘累,恢复了内心的淡泊与宁静。他算是有着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被贬斥击倒,表现出旷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贬谪内容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诗歌创作语言风格的变化。李白,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诗歌创作充满了激情与想象,既气势浩瀚,变幻莫测,又自然天成。李白青年时期曾上书安州裴长史、韩朝宗,希求荐用。天宝元年奉召入京为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到朝中权贵谗毁,于天宝三载以“赐金放还”知名被迫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心怀报国之心的李白加入永王李U的幕府,又在肃宗李亨讨伐时获“反叛”之罪入狱,长期流放夜郎。后又想从军报国,终因多病而不能实现。白居易,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元和诗风”的代表流派“元白诗派”代表人物,公元802年冬,他在长安应吏部试后于次年步于仕途,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子左赞善大夫之职。公元815年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五年,应召回京任职。之后又主动请求外任,历任多个地方州府主事。晚年则闲居香山,直至去逝。刘禹锡,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创作善用典实而透
f脱不滞、诗采丰美而笔致流利,被白居易称作“诗豪”。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永州八记》等文章至今是学生必读之作。贞元九年,他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永贞元年,二人同时参与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在短短的几个月内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措施,可不久改革失败,二人又同贬为远州刺史。十年后,二人忽又被诏返京,但不久又被发落到更远的州县任职。从此,柳宗元再没有回京任职,刘禹锡则在调任了多次地方州官后才被调回京度过晚年。
总之,中国古代文人因为被贬,反而在文艺上焕发出新的光芒。此所谓不平则明。被贬谪后多是受释道思想影响,后人对被贬谪文人多怀敬佩,强调其正面的思想和成就。被贬之前,那些文人往往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末大憧憬,自己的作品思想和风格中往往包含着此许的世俗之气,还有一些官府之风,再加上一些对朝廷的赞扬。被贬之后,那些文人往往有一些不平之心,也看透了世俗,自己的作品思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