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与策略
临沧市镇康县
李元富
摘要:现代教学论把语文教学划分为认知与情感两大领域。二者
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重智轻情”的现状,对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及渗透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语教育小
情感因素渗透与策略
现代教学论把语教学划分两个领域:一是以语文知识学习与语文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二是以热爱本学科学习,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相互渗透、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共同构建语文教学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可以说,在过去的传统教学理念中,由于我国教学体制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因此,对认知领域的研究已卓有成效。但是忽视或轻视了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知识,掌
1
f握知识的同时,产生主观体验,促进其情感发生变化。由此看来,情感因素不仅对学生学习过程起着动力、强化、导向、维持和调节作用,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挥,还对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首先,情感是学好语文的内驱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极为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他的教育理论将情感教育置于显著位置,强调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他说:“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意志有关,其深刻的根源在于学生的各种精神需要,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期效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需要支配,强迫学习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由某种需要作为先决条件。”一个学生,如果有积极的情感,就会表现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