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遇伯乐
后进生的成长
无论哪一个阶段,教学中都存在后进生。后进生是一个“与众不同、别具特点”的特殊群体,作为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态度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因材施教的对待每一个后进生。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从事教师短短两年,经验尚且不足,就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看法:成因: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取决于学校,还取决于家庭和社会这两个大环境的影响:后进生一般都有强烈的心理逆反现象,造成心理逆反的这种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呵护,只要有些小的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或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说得越多,他越烦;你打得越凶,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和呵护,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以至于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意志薄弱,一方面是父母对孩子过分的不放心,任何学习问题都替之包办代替。另一方面是孩子受到外部控制过多,身心没得到健康的锻炼,最终导致学生自制能力差,做事情没有自觉的行动目标,在困难面前不是随波逐流,就是软弱退缩,不会想方设法去战胜困难,解决困难。对此,我们要先认真的去审视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再对他们施以更好的教育,促进他们的发展。有些家长一心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关心学生,使他们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离异家庭或是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
f之,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他们自由散漫的个性。这类学生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进网吧的事常常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措施:了解一些后进生的成长环境以后,我就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他们。爱心是教育的关键,当我接手这个新班级时,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上有一席之地。反之,老师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教师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学生的自负心理,老师的冷淡则增强了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代沟。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作为教师的只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着想、帮他们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