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直线下降。到1994年,东京、大阪等的房价跌幅已经超过了50。由此,房地产泡沫破灭了。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至2001年,由于股市和地价等资产价格的缩水,日本经济累计资产损失就达1330万亿日元,并且,造成了长达10年的经济萧条。1泡沫经济崩溃给居民带来实际资产损失和心理影响,减少了居民消费支出,影响了经济景气的恢复。2企业资产大幅缩水,债务恶性膨胀。同时,由于股市、债市呈熊态,企业资金来源受限;投资乏力致使经济长期低迷。3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得金融机构产生了巨额不良债权,到1998年,约有88万亿日元,并且造成了山一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住宅金融专业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破产。金融危机的发展,又进一步制约经济景气恢复。二、日本经济泡沫原因剖析
f日本经济泡沫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大量剩余资本引发泡沫经济。世纪80年代后期,20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GDP总量接近美国的60,人均GDP超过了3万美元。由于居民储蓄率仍居高不下,随着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实体经济方面资金不足的现象有较大改变。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美元贬值和日本经常收支顺差继续扩大,强化了日元升值预期,促使一部分资本从美国流回日本,加剧了资本过剩。大量过剩资本集中流向股票、房地产市场,引起股价、地价及房价暴涨。二宏观政策的失误,放大了泡沫经济的效应。1985年是泡沫经济起点年。这一年的日本,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可能使日本经济宏观政策失去回旋的余地,进而使决策困难,以至于出现严重的失误。第一,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与压力下,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导致了美元对日元汇率的持续下跌。为应对日元升值带来的冲击,以及经济停滞不前的预期,日本银行从1986年1月起,连续五次降息,贴现率由5降到25,并错误地将此利率水平保持了27个月之久,使货币供应量持续扩大。第二,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可能带来通货紧缩的威胁,日本决策当局在1987年5月实行了金额在6万亿日元、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内容的“紧急经济对策”。这些对策不仅直接刺激了地价的上涨,同时,也使拥有土地的企业的股价上升。第三,日本管理当局对大量过剩资本的形成及流向没有引起足够注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