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一般认为,考试焦虑是由三种基本成分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第一种是认知成分,以担忧为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继续下去,多次强化,就会形成习惯化的思维定势,如,有的学生一到重大考试,甚至有些学生小考也会,又或者是象有些学生说的那样,小考小焦虑,大考大焦虑。他们会有各种语言暗示:比如“惨了!”“糟了!”“完蛋了……”,又或者各种各样的担心,比如,考差了,他们会担心同学老师或父母怎么看,考好了,他们也会担心,担心下一次考差了,或被对手追上来怎么办。你们说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就好象有些班主任,担心班上学生的成绩,考差了,担心,考好了,更担心。他们会担心老师要是出了我不会的题怎么办?他们就不想一想,总有自己会的题啊!这种学生已形成负面的思维方式。第二种是生理成分。同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肠胃不适,尿频多汗,头痛失眠等。这些现象很容易看出,比如在监考时,你会发现有些学生做着做着题时满脸通红,或直搽汗,又或者手脚颤抖。生理现象的反常,导致焦虑加深,情绪浮躁。第三种是行为成分。常以防御或逃避性反应表现在一定的行为方式上。如考前惶恐不安,多余动作或思维负担加重,草率答题,严重时逃避考试,以各种生理上的病痛为借口不参加考试。焦虑状态使考试不佳,而考试失败又加剧了焦虑状态。于是,考试与认知偏差,焦躁不安,成绩不佳形成恶性循环。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5)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一般来说,怯场现象常常发生在那些神经类型属于弱型和性格内向不自信,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考生身上,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解决方法是:首先让学生认清考试焦虑与学习的关系。并非所有的焦虑对学习都是有害的。许多研究业已证明,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它属于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