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治理。
1
f可见,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到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再到《管子》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等,均体现出国学中所包含的价值理性或人文精神。其中,孔子的“远神近人”思想,正是有别于“神文”或“鬼文”;孟子的“四德”观念所针对的正是人类文明所异化出来的权力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这些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在“知识即力量”、“知识即权力”的工具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的包装下,堂而皇之地成为少数人无限扩展欲望的现代理论。而对于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来说,这些貌似现代化的理论,并不具有合理性,因为它们所缺少的正是以恻隐、羞恶、谦卑、智慧和诚信为核心的人文关怀。(选自李中华撰《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有删改)1.与“人文”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文”是关于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称谓。B.“人文”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草木鸟兽。C.“人文”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D.“人文”的主要内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从“人文”与自然之文和社会之文的比较分析中,论述了“人文”的重要作用。B.第二段围绕人的道德自觉,论述儒家的仁爱学说是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C.第三段首先强调“神文”、“鬼文”的不当,再论述“权文”、“钱文”的不可取,在此基础上指出“人文”的合理性。D.全文首先阐述“人文”的主要内容是礼乐道德;再论证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是儒家的仁爱学说;最后批驳一些貌似现代化的理论的不合理,从而反证“人文”的重要性。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学所追求的人文价值,就是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儒家的人文关怀。B.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乃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C.孟子与孔子一样,都把“仁爱”、“仁者爱人”作为自觉的追求。D.由于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并不具有合理性,它们缺少人文关怀,因而多数人一贯坚持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
2
f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