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日期:2014年4月26日上午WORD版转换及整理:程道流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成人成己,成贤成圣,修养是基础,也是最终的目的。然而,过去的研究一般把修养看作专属于个人经验,属于道德培育范畴。但若做深入考察,会发现,修养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它既包括道德内涵,也包括认识特征和价值判断;它既面对个体,也面向社会,面向人类问题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修养也是一种哲学样式。②在中国,“修养”作为一个哲学术语,有一个不断整合和丰富的历程,表现出从个体内在倒社会外延的扩展特征。③起初是修与养分列。《论语》中9次讲到“修”。大多作“培养、研究”解,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养”,基本是养育、供养的意思,如“其养民也惠”。孟子提出了“修身”、“养性”的概念。他说人性具有与生俱来的善,但这种善的体现和发挥还需要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如何修身养性,在他看来,要从内心的培养开始,即通过尽心、存心以知其性,知其性以知天。《墨子》《荀子》中都有“修身”篇,老子也谈“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所以,当修身养性被提出后,其含义已延展为人类的文化活动。到《大学》,则进一步把修身与政治相联系,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把修身看作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基础。到了朱熹则说“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这就成了以得道为目的具有形而上意义的哲学。于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各家,以后成为主流的儒释道三家,都把“修养”作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④修养哲学强调身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