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按无菌原则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f⑥按期拔管:开颅术后一般引流34日,不宜超过57天,因引流时间过长,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拔管前1日,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入病人无头痛、呕吐等症状,即可拔管,否则,重新放开引流。拔管后,应观察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一)颅内感染很少发生,可因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穿刺器械及引流装置消毒不严、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持续引流时间过长等引起。预防措施1保持病室清洁,定时消毒,最好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2进行各种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要求,整个引流系统应保持密闭和无菌,不可任意拆卸或在引流袋上穿刺,引流袋每天更换一次。3预防脑脊液倒流,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紧引流管,引流袋应悬挂于床头,不可过高或过低,引流不畅时,及时查清原因并通知医生。4引流管周围敷料应保持干燥无菌,如敷料被湿透,应查明原因及时更换。5引流期间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引流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57天,如引流超期应更换穿刺部位6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变化,观察脑脊液的颜色和量,注意脑脊液有无浑浊、沉淀,及时送检。如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颅内感染征象时,及时通知医师,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患者高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寒战时予以保温预防烫伤。此时患者消耗大,应给予高营养、高热量3kcald、易消化饮食,抽搐时应用抗癫痫药物。(二)脑疝发生原因因引流袋位置过低或变化体位时,接头脱落,使脑脊液流出过多、过快,颅内压力突然降低,引起脑脊液动力浮上的巨大变化,使脑干上移而发生小脑疝也可因引流不畅,高颅压得不到纠正,而发生枕骨大孔疝。预防措施1调节引流袋的高度,使颅内压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第1天应保持颅内压不低于原高压水平的3050,以后逐渐降至100150mmH2O,一般引流袋波动柱上口距脑室水平的高度应在20cm左右。2更换引流袋和调节引流袋高度时,应避免大幅度升降。(3)保持引流管通畅,勿使引流管受压、曲折,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可按下列方法:有无自流现象脉搏性波动随着脉搏的跳动,液面可上下波动2mm左右,呼吸性波动每34s一次将引流袋放低,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再将引流袋提高,液面将恢复原位捏一下引流管,将波动柱内的脑脊液引出后,看波动柱内的液面是否恢复原位,如引流管不畅,而外接管正常,可能是颅内部分阻塞或脱出脑室,立r